牙齿矫正技术有哪些?牙齿矫正类型有哪些?什么是LH矫正法?什么的外科矫正?什么是植体矫正(迷你骨钉或骨板)?
牙齿矫正技术随着口腔科技进步而不断改变与完善,牙齿矫正类型包括不用结扎之矫正器(低摩擦力矫正器)、LH矫正法、外科矫正、植体矫正(迷你骨钉或骨板)等。
传统的矫正器一般来说需要结扎,而结扎后因摩擦力大的关系,矫正医师移动牙齿时需要较大的力量来抵消摩擦力,所以疼痛及牙根吸收便随之而来,而新发展出的不用结扎矫正器(Self – Ligating system) 可以将摩擦力降到较低,同时降低移动牙齿使用的矫正力。又由于矫正器之间的距离拉大后,配合热驱动镍钛弹性线的使用使得移动效率变快,牙弓的扩大亦变得可能。
近几年来西方国家普遍运用在不拔牙牙齿拥挤的案例上,显著地缩短治疗的时程,所以宋志豪医师认为在脸部外型不错但牙齿空间不足国人身上可以是很好的选择,其疼痛少、速度快、不用拔牙是很多病人的梦想。
LH矫正法
LH 矫正法为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所研发, LH 矫正线为钛镍合金矫正线,其中加入了特殊金属可以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
此种合金线有优越的弹性与形状记忆的特性,且在变形后可释放稳定的力量。
可用于矫正初期的牙齿排整、牙弓形状的建立、牙根的平行排列。
可用加热来改变其强度,亦可作牙齿平行移动,减少换线次数。
医师认为LH 矫正线配上轻微拉力(Light force) ,可在矫正初期快速地解决前牙拥挤的状况,疼痛度亦比传统方式减少。但是并不能如媒体上报导单靠一条魔线即可又快速又不痛地完成矫正治疗。仍然需要其它的矫正材料及方式来将全口的牙齿调整到较佳的咬合状态。
外科矫正
所谓“外科矫正”就是须要口腔颚面外科手术配合的矫正,在很严重下颚骨前突(戽斗)、或骨骼性暴牙、下巴歪斜、上颚骨过度生长,这是脸形外观问题,单纯矫正无法改变脸形,必须配合外科手术。这方面有所谓“术前矫正”,也就是在手术前将牙齿位置排好再配合外科手术矫正骨头位置,所谓“术后矫正”,也就是在手术后将牙齿做更微细调整。 外科矫正和一般矫正较大不同是外科矫正的患者一定要成年,大约17 、 18 岁以上。
植体矫正(迷你骨钉或骨板)
迷你骨钉以及骨板,经常被运用在神经外科、整形科、骨科上以及矫正牙齿上,一般在矫正治疗时需要强而有力的“锚定”做支柱,而后牙的根牙稳固,常被用来做矫正时的锚定。
较新的矫正技术,是将迷你骨钉或骨板锁在骨中来移动牙齿,可依需要放在较有利的位置,矫正完成后再将骨钉拆除即可。此新技术可以处理的类型范围很广,包括严重暴牙、牙齿过度萌出、开咬、中线歪斜、牙齿咬合平面倾斜等,以往视为较困难的问题,均可轻松地迎刃而解。适用范围广,从矫正一颗到整排牙齿都可一起移动。
进行植入迷你骨钉的手术相当简单,只要在局部麻醉,将迷你骨钉锁入骨中,手术时间大约只要五分钟;若是需要特别的位置及较大力量时可选择骨板,但手术时间较长,需缝合,治疗结束后取出时也需要再一次的翻瓣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