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简体 繁體

2017年全国爱牙日主题: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7]797号), 2017年9月20日全国第二十九个“爱牙日”宣传主题为“口腔健康全身健康”,中华口腔医学会就此发布了主题内容:
    一、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世界卫生组织将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口腔健康的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2.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口腔中的感染和炎症因子可导致或加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危害全身健康,影响生命质量。龋病和牙周病会破坏牙齿硬组织和牙齿周围支持组织,不仅影响咀嚼、言语、美观等功能外,还会造成社会交往困难和心理障碍。孕妇的口腔感染是早产和婴儿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
    3.一些全身疾病可能在口腔出现相应的表征。例如糖尿病患者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常伴发牙周炎、拔牙伤口难以愈合,艾滋病患者早期会出现口腔病损,发生口腔念珠菌病等疾病。
    4.维护口腔健康是防控全身性疾病的重要手段,防治全身性疾病有利于促进口腔健康。
    5.口腔疾病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存在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精神压力等。
 

 
    二、口腔疾病可防可控可治
    6.龋病和牙周病是细菌感染性疾病,牙菌斑的细菌及其产物是引发龋病和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没有菌斑微生物就不会发生龋病和牙周病。
    7.防控口腔疾病需要个人口腔维护和专业维护相结合。个人口腔维护包括有效刷牙、平衡膳食、合理使用氟化物、定期口腔检查等;专业口腔维护包括局部应用氟化物、窝沟封闭以及洁治(洗牙)等。
    8.有效刷牙能清除牙菌斑,是较主要的个人口腔维护方法。成人提倡用水平颤动拂刷法,刷牙要面面俱到,重点清除牙龈边缘和牙缝处的菌斑,每次刷牙时间至少2分钟。学龄儿童提倡使用旋转拂刷法,学龄前儿童提倡用圆弧法刷牙,在儿童还不能流利地书写阿拉伯数字(6-7岁)之前,家长可帮助儿童刷牙。
    9.龋病和牙周病可防可治,定期检查、及早防治是关键。早期的龋病通过使用氟化物等措施可控制龋病的进展甚至治愈。早期的牙龈炎通过洁治和有效刷牙可治愈。
    10.建议成年人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儿童每三个月到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全国爱牙日主题及历年主题汇总
    牙齿健康一直都是人们生活的一大烦恼,爱牙日的到来,希望更多的市民可以关注口腔健康,口腔的健康关乎着我们身体的健康,不要每次到爱牙日才知道呵护口腔,每天科学的刷牙,定期检查,每天都是爱牙日。
    每年的爱牙日都会推出一个主题,为了就是让人们重视口腔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1981年制定的牙齿健康标准为:1.牙齿清洁 2.无龋洞 3.无疼痛感 4.牙龈颜色正常 5.无出血现象,而我国达到牙齿健康标准的人口仍在少数。所以爱牙日的到来,用户应该多关注口腔健康,随时绽放自信笑容。
  2017年9月20日是我国第二十七个全国“爱牙日”,每年的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2017年爱牙日活动主题: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
  历年全国爱牙日主题汇总
  1989年:人人刷牙,早晚刷牙,正确刷牙,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刷牙。
  1990年:爱牙健齿强身。
  1991年:爱护牙齿从小做起。
  1992年:爱护牙齿,从小做起,从我做起。
  1993年:天天刷牙,定期检查。
  1994年:健康的生活需要口腔卫生。
  1995年:适量用氟,预防龋齿。
  1996年:少吃含糖食品,有益口腔健康。
  1997年:爱牙健齿强身,预防龋病。牙周疾病,健康的牙齿伴你一生。
  1998年:健康的牙齿,美好的微笑。
  1999年:老年人的口腔保健。
  2000年:善待牙齿。
  2001年:吸烟与口腔健康。
  2002年:预防牙周疾病维护口腔健康。
  2003年:有效刷牙预防牙周疾病。
  2004年:口腔健康与生命质量。
  2005年:关注孕妇口腔健康。
  2006年:婴幼儿口腔保健。
  2007年:面向西部,面向儿童。
  2008年:中老年人口腔健康。
  2009年:维护口腔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2010年:窝沟封闭,保护孩子
  2011年:健康口腔,幸福家庭副主题:呵护孩子,防止龋齿
  2012年:“健康口腔,幸福家庭”,副主题“关爱自己,保护牙周”。牙齿健康要自己做主。
  2013年:“健康口腔,幸福家庭”,副主题为“关爱老人,修复失牙”
  2014年:“健康每一天,从爱牙开始”
  2015年:“定期口腔检查,远离口腔疾病”
  2016年: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
 
 
 
口腔疾病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⑴口腔疾病造成的牙疼或失牙,造成咀嚼食物功能受影响。
    ⑵口腔疾病引起疼痛,造成偏侧咀嚼习惯,久之便造成面部发育不对称。
    ⑶乳牙早失致使相邻牙向缺隙处移位,造成咬合关系紊乱,形成恒牙错牙;乳牙龋病如不及时治疗,还可引起恒牙发育不良。
    ⑷牙列缺失导致失去咀嚼功能的正常生理刺激,颌骨的正常发育受影响,可造成颌面部轻重不等的畸形。
    ⑸不良口腔卫生状况和疾病可以造成口腔异味。
    ⑹口腔癌可直接威胁人的生命,是世界上6种较常见的癌症之一。口腔癌术后常可造成面容严重损毁。
    ⑺口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种口腔疾病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往往可以继发其他口腔疾病。
 
口腔疾病对全身健康的影响
    口腔疾病会对全身健康造成威胁,导致和加剧许多全身性疾病。
    ⑴心脏疾病
    口腔疾病的致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可侵入血液,加重或引起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等心脏疾病。大量研究证实牙周炎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与急性发作或总的死亡率均有显著相关。
    ⑵呼吸道疾病
    口腔疾病与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相关性较强。据有关资料统计,肺炎主要的诱因是吸入口腔、咽部含有细菌的分泌物,而这些分泌物大多是来自口腔。
    ⑶糖尿病
    大量研究显示出糖尿病与牙周病发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且互为高危因素。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常常并发不同程度的口腔病变,在糖尿病人群中,牙周病的发病率高,病变损害严重且进展更迅速。同时,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明显差于无牙周疾病的患者。
    ⑷胃肠道疾病
    消化道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而口腔中存在大量的幽门螺旋杆菌,药物很容易清除肠胃中的幽门螺杆菌,而牙菌斑中的幽门螺杆菌难以清除,成为细菌库。
    ⑸脑血管疾病
    牙周病与颈动脉斑块增厚之间存在相关性,颈动脉斑块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测定指标,这表明两种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牙周炎作为脑卒中的危险因子大于吸烟,而且独立于其他已知的危险因子。
    ⑹对孕产妇及胎儿影响
    如今的研究已证明,牙周疾病是导致低体重婴儿出生的危险因素之一。重症牙周炎的孕妇早产和生出低体重儿的危险率比牙周正常的坏牙率高,大于吸烟、饮酒对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⑺影响生长发育
    咀嚼功能降低,造成偏食和食欲不振等,导致胃肠消化吸收减弱,机体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右侧悬浮的QQ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