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
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西晋《风土记》说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这是“端午”一词最早的出处
每逢端午佳节,香糯的粽子是我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黏黏的甜甜的感觉令人想想都垂涎。而且现在的粽子样式繁多,口味多样,各种口味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然而,粽子虽美味可口,受人们喜爱,但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较大,容易粘黏在牙齿上,不易清洁。口腔医生建议,正在接受牙齿治疗或者牙齿状况欠佳需要补救的朋友,应慎吃粽子。毕竟健康还是更重要的。大家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可千万别“粽”下牙齿大麻烦!
那么哪些人吃粽子要格外注意呢?
一,儿童——莫要贪吃粽子
甜味的粽子,容易引起蛀牙,且很多人在吃粽子的时候喜欢蘸上白糖,加上粽子粘牙,儿童本就不容易清洁牙齿,这样一来更是难上加难!
为什么吃粽子会酿成蛀牙?其实无论吃任何咸食或甜食,食用后口腔酸性会马上飙升。当口腔里的乳酸杆菌遇到糖后,就产生一层菌膜,附着在牙面、牙缝、牙沟里。如果未立即漱口或刷牙,这些细菌就在菌膜内以糖为养料生存、繁殖,食物会分解产生酸性产物,造成酸蚀作用。慢慢的溶解导致牙釉质脱落(即称脱钙),至深入牙本质层时就形成坑洞,即变成蛀牙,形成蛀洞。
而小朋友们往往不能保持很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所以粽子虽好,可不要贪吃哦!
二,老人 — 慎吃粽子
粽子属于高黏度的糯米食品,有的老人戴活动假牙,不慎被糯米黏住,假牙因此滑脱掉落;有的人猛力咬到较坚硬的粽子肉馅,例如香菇蒂头、菜脯、花生、坚果等,可能瞬间就造成牙齿断裂,牙龈疼痛等不适。
此外,老人由于咀嚼能力差,粽子内有肉馅的,如火腿、肉丝、干贝等食材,无法完全嚼碎嚼烂,就囫囵吞进肚子里,往往引起肠胃消化不良。并且老年人咽喉感觉迟钝,肌肉收缩力减弱,吃这种食物,就容易滞留在咽喉,甚至卡在喉咙。
三,刚做牙齿美白的人 — 尽量不吃粽子
四,正在接受正畸治疗的人 — 慎吃粽子
矫正时医生会告诉患者,矫正牙齿也可以正常饮食,但是要避免咬嗑等行为,也要避免吃很黏的东西。粽子黏性很强,很容易附着在牙齿矫正器上不易被清除,而且牙齿上的托槽是靠药物粘接剂固定上去的,会容易脱落,影响矫正效果。
所以牙齿矫正期的小伙伴们还是忍一忍吧。除粽子之外,其它糯米制品、口香糖等也要慎吃。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矫正期间的患者应避免食用干果之类的食物,避免咬断丝或者托槽脱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说了这么多,当面对香喷喷的粽子时,相信能够抵挡得住美食诱惑的人少之又少。尤其是端午佳节,亲朋好友一起聚餐,大家更会食欲大增。如果因为过多吃粽子等美食出现牙疼或者其他意料之外的牙齿问题,一定要及时寻找专业牙医补救。
小静温馨提示:
粽子虽然美味诱人,但大家要根据自己的牙齿情况进食。就算牙齿很健康,也不要吃太多,容易消化不良;还有咬食也不要太用力,咀嚼次数要足够再吞食。最重要的是,吃完粽子后一定要刷牙!如果不方便就漱口或者咀嚼口香糖,大家记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