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医师2012广东省口腔医学会民营分会深圳口腔民营学组案例评比病例:
【摘要】
铸造合金嵌体是牙体缺损的修复方式之一,特别适合牙体大面积缺损、功能尖缺损、涉及邻面甚至龈下的牙体缺损修复。嵌体的设计既要保证修复体的抗力和固位,还要保证牙体的抗力。
本文用4个病例,讨论了综合运用onlay与inlay的固位原理,通过黄金嵌体实现尽量少磨牙,并且保证修复体的良好固位的设计思路。
Case 1
50岁 男 远舌尖釉质折断
本病例的难点在于如何获得修复体的固位。采用的固位方式是:
1)咬合面箱状洞型
2)侧壁固位
3)舌沟及远邻面制备轴沟
修复体覆盖了远舌尖,以保护薄壁弱尖。
较少备牙,良好固位。
Case 2
45岁 女 近舌尖釉质崩裂,敏感
本病例使用嵌体修复的难点在于如何为修复体获得足够的固位.
采用的固位方法是:
1)咬合面沿窝沟扩展获得箱状固位形
2)近中面和远舌面设计轴沟
注意远舌尖降低咬合,好处有三个: 一是降薄壁弱尖防牙折,二是减短了嵌体的边缘线防继发龋,三是增大了粘接面积。
Case 3
37岁 男 远邻龋坏,釉质缺损
本病例用嵌体恢复咬合,解决了食物嵌塞的问题,采用的固位方式:
1)咬合面箱状洞型
2)4个轴壁的摩擦力和约束力
3)龈壁颊舌部分龈方延展获得约束力。
Case 4
23岁 男 陶瓷嵌体修复10个月后折裂
如何在保存活髓的基础上,尽量少备牙体的前提下,获得修复体的良好固位,是本病例的技术难点。去除原修复体,充分利用4个面的轴壁和咬合面的箱状获得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