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简体 繁體

种植牙的发展历史

    考古学家发现早在中古世纪的古埃及及南美洲,就人有利用修磨的象牙及木头制作假牙来代替口腔中脱落的自然牙。

    18世纪,有人利用刚拔下的牙齿来作假牙植入,那时的过程很粗糙且成功机率很低,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人类免疫系统的排斥作用。

    1809年,Maggiolo利用黄金作的根柱植入刚拔牙的新鲜伤口,让它与伤口的组织相结合。

    1887年,一位名叫Harris的物理学家,利用白金作的根柱来取代黄金根柱。

    1886年,Edmunds是第一位美国人在颚骨内植入白金根柱并在根柱上作烤瓷牙。据此以后,许多人都以同样方式尝试利用不同金属及瓷牙冠来完成植牙,但假牙都无法长期存活。

    1937年,Strock在哈佛大学发表利用Co-Cr-Mo(钴铬钼合金)称之Vitallium(维他良合金)所作的实验报告;他利用Vitallium植入动物及人体中的刚拔牙伤口,发现术后伤口并无副作用产生。在组织学观察中亦发现这些植入物有明显生物兼容性,他曾追踪这些案例到他逝世为止达15年之久,现今还有种植体是采用Vitallium材料制造。

    1930年代中期,科学家发展出许多种植体,有(Subperiosteal)骨膜下植入,有(Endosteal Blade)骨内刀状,有(Ramus Frame)分支网状,有骨内牙根状(Root)或柱状(Cylindrical)。 Subperiosteal Implant(骨膜下种植牙)在过去30年有成功的案例;第一支Subperiosteal Implant是由Gusrar Dahl所设计。

    Endosteal Blade Implant在1967年由Leonard Linkow及Ralph和Harold Roberts所介绍。

    在口腔植体学中有明显进步及应用是1952年由瑞典骨科医师Branemark所开始领导;他利用钛合金柱状物植入兔子的大腿骨并作显微镜观察,数个月后发现此钛合金植入物可与骨头产生愈合现象,他称此现象为Osseointegration(骨整合)。

    1965年,Branemark开始在缺牙病人口中植入种植体,并在随后数年的追踪发现这些人工植入物可存活在人类口腔中行使正常咬合功能。

    1981年,Branemark搜集充足的临床数据并证明钛合金植入物是可行的方法。

    1982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市举办的医学会议制定医学使用种植体的标准,并推动北美正式接受种植体的使用,至今全世界已研发出超过二百种以上的植牙系统。

 

 

推荐资讯:

 
 
    欢迎关注陈静口腔诊所官方微信(→通讯录→添加→查找公共账号“ u-familydental”),您会定期收到我们精心推荐的口腔保健小贴士,口腔医生和您一起呵护口腔健康!

           

 

右侧悬浮的QQ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