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情况】
男,51岁。下前牙松动,反复肿痛。
口内情况:前牙深覆合(+++),C1缺失,双端固定烤瓷桥修复,修复体松动(+)。C2牙龈充血,牙根暴露,唇侧牙周袋深4mm,根尖区瘘管。D1牙龈充血。X-ray示C2根周暗影,牙槽骨吸收达根尖。C3牙根近中面牙槽骨吸收达根长2/3。(图6-22-1)
【修复设计】
1)拔除C2,D1,即刻种植;
2)C3拟GTR。
【治疗过程】
1)拔除C2,D1。
2)缺牙区牙槽嵴纵切口,C3唇面远中斜行切口。角形翻瓣,暴露骨缺损区域,清创,去净炎性组织。发现C2与D1之间牙槽骨隧道式穿通样骨吸收(图6-22-2B)。
3)C3根面平整。
4)C2,D1种植床预备,植入Dentium一段式种植体,Ø2.5×10mm,扭矩35Ncm。羟基磷灰石及β-TCP双相陶瓷充填骨缺损腔隙(图6-22-2D/E/F)。瓣膜复位缝合。DMG自固化树脂于口内直接法成型,树脂桥打磨试戴,临时修复。
5)术后四个月,硅橡胶闭合式基桩水平印模。氧化锆全瓷单冠修复体粘结,完成修复。(图6-22-3)
6)术后一年半复查,牙龈无充血,无肿痛,无其他不适。
7)种植2.75年复查,C3牙周脓肿。翻瓣刮治GTR。
8)种植4.1年复查,牙周状况改善,牙龈退缩。
【治疗体会】
慢性牙周炎,以垂直性骨吸收为主,在牙槽嵴内部形成隧道型骨缺损。拔牙窝周围空虚是即刻种植中常常面临的问题。邻牙根面暴露为骨缺损的骨重建带来更大的风险。
下前牙区域基骨充分,可为即刻种植提供较好的初期稳定以便于即刻负重,临时修复,满足了前牙区拔牙及种植后的基本美观需要。下前牙缺失三颗,最后修复两颗,是临时牙修复过程中根据缺牙间隙和咬合关系,反复比对和优化的结果。
缺牙间隙小,邻牙牙周状况不良,牙槽骨垂直吸收。为避免邻牙慢性牙周炎对种植体成骨不利影响,可种植一枚种植体,单端桥修复设计。
感染区域的彻底清创,根面平整,瓣膜严密缝合,术后口腔卫生维护是有利于骨愈合的几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