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止牙痛
牙痛的原因 牙痛的治疗 牙痛如何治疗?
(1)急性牙髓炎。多见于龋齿较深的患者,病菌从龋洞进入牙髓腔,引起牙神经充血、炎症。牙痛往往为自发性,夜间疼痛加重,冷热刺激后疼痛更剧。疼痛亦可放射到面部、颞部及耳部。在患有化脓性牙髓炎时,患者遇到热刺激疼痛加剧,而冷刺激疼痛反而减轻或消失。
(2)急性根尖周围炎。由急性牙髓炎的发展或创伤等因素引起。病牙呈持续性疼痛,有浮起感,不敢咀嚼,患者能正确指出病牙,如叩击病牙则引起疼痛,此时由于病牙神经已坏死,因而无激发性疼痛。
(3)急性牙周炎。牙痛的性质与急性根尖周围炎类似。病牙不仅出现咀嚼痛和浮出感,而且已形成牙周袋以及牙松动。牙龈组织可出现反复肿痛及出血。
(4)牙周脓肿。牙周组织炎症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化脓性炎症。脓肿形成时疼痛剧烈,脓肿形成后局部出现波动感。在牙周脓肿形成后,疼痛可明显减轻或缓解。
(5)牙体过敏症。常因牙龈萎缩、牙颈部牙本质暴露及牙体缺损所致。此时,冷、热、甜、酸等刺激均可出现疼痛,但刺激停止后疼痛即可消失。
(6)食物嵌塞痛。牙与牙的间隙内可被食物嵌塞而引起牙痛,称为食物嵌塞痛。
(7)干槽症。多在拨牙后2~4天发生,可引起自发性持续性剧烈疼痛。检查时可发现拨牙伤口内血块形成不良,有臭味。
(8)其他。如牙龈、颌骨肿瘤以及三叉神经痛等,也可引起同侧牙齿相应区域的疼痛。
牙痛的治疗:
对于牙痛的治疗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相应的处理。
(1)急性牙髓炎和急性根尖周围炎,应实行开髓引流,局部在龋洞内置入樟脑酚和丁油棉球即可止痛;亦可针刺合谷或牙痛穴,获得暂时性止痛后到医院作进一步治疗。
(2)急性牙周炎与牙周脓肿。在脓肿未形成时可清洁牙垢,服用牙周宁,抗菌素,外涂碘甘油等;若脓肿已形成,则应切开引流,同时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3)牙体过敏症。应禁用横刷法刷牙,避免用力过猛的动作。采用竖刷法刷牙。选用防酸牙膏、芳草牙膏、脱敏牙膏或10%苏打甘油刷牙,有一定疗效。亦可去医院作脱敏治疗。
(4)食物嵌塞痛。可用牙线去除嵌塞的食物残渣。
(5)对于残根、残冠以及不能再保留的病牙应尽早拨除,隔两个月后再装义齿(假牙)修复。
怎样治疗牙痛
引起牙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风寒、胃热、虫蛀及肾虚,所以治疗时也应区别对待。
由风寒引起的牙痛,牙龈不红不肿,吃冷食或吸入空气后更痛,吃热饮热食则可稍减,全身或有轻微发冷。宜煎服祛风、散寒、止痛的方药:防风、羌活、紫苏、白芷各10克、细辛3克、生姜3片;也可服用川芎茶调片,每次5片,日服2~ 3次;兼有头身疼痛者,可服九味羌活丸每次服6~9克,每日2~3次。
由胃热引起的牙痛,牙肉又红又肿,甚至溃烂流脓,自觉灼热疼痛,痛引头面,含漱冷水则可稍减,并有口臭、口苦、口渴、大便燥结等症状。宜煎服清泻胃火的方药:生地黄、玄参、生石膏各15克,黄芩、黄连、升麻各10克;也宜使用清胃黄连丸、牛黄清胃丸、牛黄解黄片等中成药。将牙痛丸含于痛处,可外涂牙痛药水,均有止痛效果。
由龋齿引起的牙痛,患牙上有龋洞,呈黑色,边缘不齐,大小不一。牙痛时发时止,反复不愈。初起时,遇到冷、热、酸、甜、咸的食物刺激,可发生疼痛,但当刺激消除后,疼痛又可很快停止。龋齿严重时,发作频繁,甚至因刺激而引起持续性疼痛。
治疗本病在初期应请牙科医生修补,严重的则需拨除。使用药物,只能起到暂时止痛的效果。一般可用牙痛药水外涂患处,或将牙痛丸含于患处。民间的下述单方也可酌情选用:
从花椒、细辛、五倍子、芒硝等药中,任选一味,研成细末,塞入龋洞;
将没食子劈成两半,以断面贴在患处含着,约5~10分钟后,口内感到酸麻而涩,牙痛即减,然后取出洗净,两小时后又可再含。龋齿兼有胃热表现者,可按胃热牙痛治疗。
由肾虚引起的牙痛,疼痛不重,多为隐隐作痛,或为满口牙痛,牙龈不红不肿,但牙根松动,并伴有腰酸脚软,多见于老年人或身体过分虚弱者。治疗的方法以补肾为主,可采用以下方法:
每日早晚嚼食核桃肉2枚;或先将核桃30克放入煮开的酒中浸泡后,再取出分次嚼食;
用骨碎补15克、猪腰子1个,加盐蒸熟后;
服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成药。